Friday, August 10, 2018

黑格尔:人和社会都靠辩证法向理性前进

黑格尔(ヘーゲル)在近代哲学史上的作用和亚里士多德一样。亚里士多德总括了古希腊哲学、而黑格尔总括了近代哲学。

首先、回顾一下对于主观是否能正确认识客观这一问题的康德的主张:

  1. 人们无法认知客观世界(与“现象界”相对、称之为“物自体”)。
  2. 人们可以正确认知有“客观性”的事物(即绝大多数人能够持有共同认知的事物)。
  3. 这些有“客观性”的事物构成“现象界”。
  4. 现象界不等于物自体的客观世界。
看到这个主张之后、肯定会有人生出这样的疑问:

“说了这半天、真正的客观(‘物自体’)到底存在不?”

黑格尔虽然没有像贝克莱那么直接地说认知不到就是不存在、但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中说:

“我们只需要关注在我们主观意识上显现的世界、主观/客观的二元论没有意义。”

“主观意识上显现的世界”当然也就是指康德所说的的“现象界”了。在这个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人认识事物的过程。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

“人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不断调和两项矛盾的过程。”

呵呵、好像很难理解。举个例子看看人们是如何认知智能手机的:
  1. 首先这个东西能打电话。所以产生第一个认知(正命题):这是一台电话;
  2. 其次这个东西能收发短信。所以产生第二个认知(反命题):这不是一台电话;
  3. 调和1和2的矛盾、形成了第三个认知(高层命题/正命题):这是一台手机。
  4. 再次这个东西能上网、运行软件等等。产生了第四个认知(反命题):这不是一台手机。
  5. 调和3和4的矛盾、形成第五个认知(高层命题):这是一台智能手机。
……

可见黑格尔主张的人类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不断调和认知上的两项矛盾的过程、像是在不停的辩论过程中得出结论、所以称为辩证法。

看到这里、一个显然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不同的人的认识过程应该是有差异的。比方说有的人看到智能手机、首先认知的是这是台电话;而另外的人可能认知的是上网用的机器;所以、黑格尔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认知客观世界(现象界)时会投入自我意识。换句话说、人们在认知世界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一般的角度来认知。这一点在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上很重要。

接下来的问题是、通过辩证法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会去向何方?黑格尔的答案是理性。黑格尔认为人们通过辩证法认知世界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意识
最初的认知、产生的问题是:“这是什么?”

第二阶段:自我意识
开始找寻与自己的接点。产生的问题是:“这对于我来说是什么?”

第三阶段:理性
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依附于社会的存在。产生的问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什么?”

这就是人的对世界的认知逐步进化的过程。回过头看看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哲学的发展似乎也在印证这一过程:

古希腊哲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世界的根源是什么?”(这是什么?)

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始、近代哲学的话题变为了“人的主观是否能正确认知客观世界?“(这对我来说是什么?)

照着这个趋势下去、话题应该进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世界是应该怎样的了?!不过从卢梭的“一般意志”的表述开始已经初见端倪了(还有、下一篇要登场的主人公就是马克思了……)。呵呵、暂且这样吧。

回到黑格尔的话题上来、黑格尔把人认识世界的过程扩展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于懵懂的部落、随着私有财产的产生、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开始发生作用于是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产生了有奴隶的劳动才有自己的存在这样的自我意识;而奴隶产生了要劳动并压制欲望的自我意识;接下来这些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向一种普遍的自我意识靠近。到了中世纪人们的自我意识都接近一种共同的普遍意识了。到了近代、自我意识趋向于理性。自我意识由把自己的认知从自我认同转换到追求社会的认同。这一大段话写的连我自己都觉的拗口。以我的理解、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古代
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认知世界、不同的人认知有很大的差异;

中世
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认知世界、但人们的认知都差不多了;

近代
从自己的角度来认知世界、但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结果就是从一般角度来认知世界。

黑格尔认为的理想国家就是用人伦来调和不同人的“自我意识”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比较抽象、而且这个人好像生来就喜欢抽象的东西。对于东方哲学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比例非常少)、相比起儒家他更爱谈易经、老子和印度的佛教。在他的《哲学史讲义》里曾这样痛批孔子:

“孔子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讲的都是一般常识、到哪儿都能看到这种常识……翻译整部论语只是提高了孔子的名声、完全是不值得的”。

很显然、黑格尔自身并不具有他所不屑一顾的“一般常识”。当西方用古希腊神话和宗教来约束个人行为时、在东方儒家思想则是靠德治和礼乐教化来达到这一目的的。理所当然的东方哲学思想的重点在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和神、自然之间的关系。黑格尔以一种傲慢的态度来评论自己知之甚少的东方文化、这是不可取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