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曾经写过、金刚经一共分为三十二个大的段落。而到目前为止已经学完了十六个段落。从段落上来说已经写完一半了。在继续之前、先要引进一个话题:
“大乘佛法中、从凡人到佛一共要经历几个阶段?”
在佛教中、有不同的分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分为以下几个段位:
- 资粮位
- 加行位
- 见道位
- 修道位
- 证道位
其中见道位是凡人和圣人的分界点。所谓见道就是看见佛所说的真实、见道之后就不会再认为凡夫境界上的“真实”是存在而实有的了。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各个段位。
资粮位
资粮位是修行大乘佛法的初级阶段。“资粮”意即储备粮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对佛法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资粮位的修行又叫“信解行”。
加行位
这一阶段主要是考察各种法相、为现证真实即见道做最后冲刺。加行位的修行又叫“谛解行”。
见道位
到达见道位虽然还没能从凡夫境界的梦幻中醒来,可是已经看见佛所说的真实了。从而不会再以凡夫境界的存在为实有。所以见道之后、就从凡人进到圣人的境界、佛教里就称为登地的菩萨了。
修道位
见道之后虽然看到佛所说真实。但还没有从凡夫境界中醒来、还需要修行。登地的菩萨又分为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登地菩萨的修行已经不纠结于理解空性破增益了。而在于基于诸法真实行而行六度、从而最终得证真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证道位
也叫做“究竟位”。最终彻底觉醒、即成佛。
金刚经按印度古德的说法,前十六段为资粮位的修行境界;第十七段开始佛为我们解说加行位、见道位和修道位。第十七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关于加行位的、第三部分是见道位的境界,第四部分开始到最后是讲修道位的境界。当然这种分法是“大概”并不是严谨的区分。
所以、从第十七段开始经文的描述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了。理解了这一点、看到第十七段经文的开篇、就不会再认为是自己眼花了(笑):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资粮位
资粮位是修行大乘佛法的初级阶段。“资粮”意即储备粮草、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对佛法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资粮位的修行又叫“信解行”。
加行位
这一阶段主要是考察各种法相、为现证真实即见道做最后冲刺。加行位的修行又叫“谛解行”。
见道位
到达见道位虽然还没能从凡夫境界的梦幻中醒来,可是已经看见佛所说的真实了。从而不会再以凡夫境界的存在为实有。所以见道之后、就从凡人进到圣人的境界、佛教里就称为登地的菩萨了。
修道位
见道之后虽然看到佛所说真实。但还没有从凡夫境界中醒来、还需要修行。登地的菩萨又分为初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登地菩萨的修行已经不纠结于理解空性破增益了。而在于基于诸法真实行而行六度、从而最终得证真实。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证道位
也叫做“究竟位”。最终彻底觉醒、即成佛。
金刚经按印度古德的说法,前十六段为资粮位的修行境界;第十七段开始佛为我们解说加行位、见道位和修道位。第十七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关于加行位的、第三部分是见道位的境界,第四部分开始到最后是讲修道位的境界。当然这种分法是“大概”并不是严谨的区分。
所以、从第十七段开始经文的描述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了。理解了这一点、看到第十七段经文的开篇、就不会再认为是自己眼花了(笑):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