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听了, 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 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 常言‘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 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红楼梦 第十三回≫
每次红楼梦读到这里,都觉得挺有启发。因为我觉得这一段王熙凤和秦可卿的对话反映了对"家道衰落"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
凤姐的思维方式是要"永保无虞",也就是说要把致使家道衰落的因素去除掉,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这是一种正面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一种。这种方式有局限性,就是只适用于导致问题发生的因素是在我们可认知,可控制的范围内。否则我们无法做到。比方说,对于家道衰落,凤姐的看到的因素是经济上的入不敷出。所以她放高利贷,包揽诉讼等等。
与此相对,秦可卿採用的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以问题的发生为前提条件,至于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等不去管。而是考虑发生后如何减小损失,以及如何恢复。所以对于家道衰落,她考虑的是利用风险较小的"祭祀产业"。因为"祭祀"相关资产即使是抄家没官的时候也是受到保护的,而且支出稳定。所以在祖坟附近买房置地,名义上作为供给祭祀的资产。这样即使败落了,子弟还可依靠这些祭祀财产为生。而且把培养子弟的家塾也移到祭祀产业里,这样以后子弟还可读书。只要有书读,就有希望做官然后再次家道复兴。能想到这一点实在了不起。但这种方式也有问题,就是很难执行。因为大多数人总会重视已经表明化的问题,而轻视潜在的风险。你突然要缩减开支,把财产转去与平常生活毫不相干的穷乡僻壤,让孩子跑老远去读书。肯定有一大堆人反对。秦可卿也考虑到这个执行的问题,所以说了第二件事那就是把祖坟附近的田产分掌房轮流管理,大家都有甜头,这样就会少很多阻力。
在红楼梦里,显然对于秦可卿(鬼魂?)的见解的评价高于凤姐,但就思维方式本身来说,我想并无优劣。因为适用对象不同。比方说企业运营等来说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是通常模式。企业家考虑的是让如何企业发展的更好,而不是企业破产后该怎么办。而像地震,海啸这样的防灾工作则恰恰相反,如何将损失减小以及灾害复兴则是重点考虑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