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二谛
佛告诉我们要脱离轮回涅槃成佛就是要打破无明见真实。可是真实是什么呢?无明又如何打破呢?佛根据众生根性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教法(和孔夫子的因材施教一个道理)。在解深密经中描述为一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一时教法是小乘佛法的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是大乘佛法的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路径不同、殊途同归。二时教法采取“真实不是什么的”方式来解说、而三时教法则是直陈“真实是什么”。而金刚经则是二时教法般若经的一部分。
印度佛学大师龙树有一部经典著述“中颂论”。在这本著作里龙树先生解释佛的二时教法为“二谛”的模式。什么是“二谛”?简单来说就是从两个道理上来解释真实。如果佛阐述真实一开始就高高在上的施以说教。凡夫大众不会接受、而不接受就会拒绝甚至毁谤。所以佛会从一个凡夫大众的立场出发开始阐述、先与凡夫大众做个妥协从而来与大众引起共鸣。因为这种阐述是随顺众生、所以称为“世俗谛”。在与众生达到共鸣之后、佛又会从真实的立场出发、引导众生了解真实。这种阐述是随顺真实在佛教里称为“胜义谛“。
世俗谛和胜义谛合成一组的称为一重二谛、而二谛又是像台阶一样逐步向上的。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最低、是与凡夫大众做最彻底的妥协、第一重的胜义谛从真实的立场拔高世俗谛的阐述。接着第一重的胜义谛又是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又对其进行拔高……。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模式引导众生走向真实。
比方说、前面说过的“存在”的话题。在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里、佛做出最彻底的妥协:
“好、你说存在那就当它存在吧。”(实有)
接着佛从真实的立场对这个“实有”进行拔高。阐述第一重二谛的胜义谛:
“但是这种存在是有条件的、不是常一不变独立存在的。你能接受吧?”(缘生)
在这一点上第一重二谛构成完毕。接着是第二重二谛。在这里第一重二谛胜义谛的“缘生”变成了第二重二谛的世俗谛。在此基础上佛阐述第二重二谛的胜义谛:
“既然你已领会缘生的道理,那么当我们剥去那一层层的’缘‘(即条件)最后会剩下什么?对、那就是什么都没有。”(性空)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佛一步一步把我们凡夫大众引向真实。据孙晓非先生说古印度和中国的佛学先哲们一般主张一共构建四重二谛。
所以佛法应该随顺众生、不能高高在上。同时又要随顺真实、即引导众生走向真实、不能一味的迎合大众。所以当你把佛法讲成高深莫测的神秘学,你就错了。反之如果你把佛法讲成心灵鸡汤、那么你也错了。在二时教法中佛说“真实”无法用凡夫的语言来表达、而佛教中的“出口即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该去上班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