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提问


【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摩尼的授课形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由某个弟子向老师提问、老师做出回答。中间有时也穿插老师的反问学生、学生做出回答的情形。当然也有学生不提问、老师自己开讲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很少。在金刚经里提问的弟子是须菩提。须菩提在释迦摩尼佛的弟子当中号称“解空第一”。由是可见、金刚经的内容是围绕“空”的。

这里说、这时候长老须菩提就从听课的众弟子中站了起来。长老一般是指年龄比较大的长者、也指修为很高受人尊敬的人。“偏袒右肩”指他穿着僧衣。“合掌”(🙏)在印度是对别人表示尊敬。这里须菩提单膝跪地、合着掌恭敬地向老师提问了。

须菩提不是一上来就问问题、而是先赞美老师: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这里出现了对佛又一个称呼“如来”。如来是对佛的另一种称呼。佛教里没有“如来佛”这个佛、甚至没有这个说法。因为如来就是佛的替换语。“善“不是“善于”而是“最好地”的意思。菩萨原本是音译词“菩提萨埵“。在心经里有一句:“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是这里的菩萨。因为中国人尚简,嫌菩提萨埵念着麻烦、就把提和埵省去简称“菩萨”。“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的意思是“有情”在佛教里是指众生。所以、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有情”。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断地寻求自我觉悟的有情、即“自觉”;二是在不断寻求自我觉悟的过程中发现基于缘生根本没有自我的“觉”、只有实现众生的“觉”才能实现自我的“觉”、也就是“觉他”。简单来说、佛是觉悟圆满的人、而菩萨是正在觉悟中的人。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根性已经成熟的菩萨、佛有着最好的护持。对于根性还不成熟的菩萨、佛有着最好地付嘱(嘱托)。

赞美之后、须菩提开始提问题了: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菩提”如前所述是“觉”的意思。“三菩提”是指不是一般的觉、佛教翻译成“正觉”。正觉就是做到“人我空”的“无我”。修行小乘佛法成正果后的阿罗汉就是得到了正觉。

但对于大乘佛法来说光得到正觉是不够的、还需要“三藐”。“三藐”是一个词的音译而不是指三个藐(笑)。意思是“普遍的”、佛教翻译为“正等”。“三藐三菩提”就是指:这个正觉不是我个人的正觉、而需要是一切众生的正觉、称之为“正等正觉”。这个境界就是菩萨的境界。即发菩提心要证“法我空”。

“阿耨(nou )多罗”是无上、最优秀的意思。这是对“三藐三菩提”的定语。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即是指佛的觉。所以在大乘佛法中、说“我要成佛”和说“我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一个意思。

关于提问的问题、在鸠摩罗什的译本中须菩提是提了两个问题:“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可是在梵文原本和玄奘、义净的译本中是三个问题:“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如前文所述、在佛法中的讨论一般是三个问题:如何发心?怎么修行?最后在哪里安住?所以、须菩提问的应该是三个问题:

“有慧根的男女想要成佛、该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发心?“

需要注意的是、须菩提在这里问的是“想要成佛”的人、即不是人天乘也不是小乘、而是指发了大乘心的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金刚经是一部大乘佛法经典。

佛听了须菩提的问题很高兴、连声说你问的好(“善哉”)。并承当下须菩提的赞美。佛的确是最好的护念和付嘱诸菩萨的、并说我现在就要告诉你、想要成佛的人是这样安住、修行和发心的。须菩提啊、你可要认真听啊(“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须菩提说好、大家都乐意听到您的教诲(“愿乐欲闻”)

语重心长的佛是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的呢?下回再写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