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见相非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呵呵、这一节佛要讲“身相”了。佛反问须菩提一个问题:

“须菩提啊,你觉得是不是说看到如来的身相就是见到如来了呢?”

我们前面说过、如来就是对佛的另一种称谓。在古印度人们也讲面相。认为有“福德”的人面相就好。最好的面相有三十二种、还有八十个局部特征(比方说双耳垂肩、眉毛很长等)也被认为是好。而佛是修行圆满的人、所以他在世间的色身的样子就兼有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这里佛问须菩提是不是看到佛的色身的身相就算看到佛了。不用猜都知道、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要不然这个提问就没意义了。果然须菩提这样回答了:

“不、老师。不能说看到如来的身相就说看到如来了。为什么?如来说身相也就是并非身相”。

又是一句匪夷所思、莫名其妙的回答。不过、须菩提在佛的弟子中号称“解空第一”。他的回答当然是有道理的。看看佛是怎么解释的:

“所有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身相、都是虚妄的。当你看出这些身相不是真实的身相、你就可以说是见到如来了。”

于晓非先生的解释说、从二谛来看身相是世俗谛上的缘生、你见到如来的身相没有?见到了。但是你又要当没有见到过。因为在胜义谛的性空上、身相是空、见到如来这件事也是空。见到也要当没见到……。这个说实话我修为尚浅、比较难理解这个所谓的“见到还要当没见到”。所以、我只好自己尝试去理解了。

首先、什么是“见如来?”一般意义上指见到如来这个人了。那么什么是如来这个人?你说长相(身相)是这个人吗?当然不是。那只是一个外在的表象、设想电影电视里饰演如来的演员、他的扮相、举手投足都像如来。你能说你看到他就是看到如来了吗?当然不能、你只会说那位演员演的很好特别符合佛在你心中的形象。那么一样的道理、当你见到如来的色身、你能说你见到如来了吗?佛在做菩萨修行时、也只是前世今生相似相续、色身并不相同。并不常一不变的。也就是说、佛的身相也是空。当你看到佛的色身认为你看到佛的瞬间,你就落了常见。因为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常一不变的“佛”、而那个并不是佛。

其实、不只是佛的身相是虚妄。众生、万物之相皆是虚妄。甚至佛法本身也是虚妄、是空。比方说这句话: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你说它是常一不变的吗?首先它是由梵文翻译成中文的。文字只是“相”。读到它、你能说你就是读到佛法了吗?那么你会说、那梵文原文是佛自己说的、那岂不是佛法?那也不是、那只是佛在那一世那一时那一地因缘而说的一句。完全可以用另一句话来表达。那只是佛法的“相“。如果不能理解这个的话、上面这句佛说就成了悖论了。因为它变成凡夫世界上的真实的了、变成自我否定的了。那么你或许会问那抛开文字、佛法本身呢?答案也是空。设想你若成佛看见真实、你所见所说无一不是佛见佛说。何来“佛法”和“非佛法”?所以佛法亦是缘生、亦是虚妄、亦是空。只是在这一段里佛只是说了“相”空。

那问题又来了、既然佛法是虚妄、是空、为什么还要学佛法?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句此空非彼空。在学习了佛法之上的空、和单纯因不知而以为的空是不一样的。记得在《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授张无忌太极拳、张无忌边练招边忘招、张三丰却现喜色。招式本是相、见招非招才是“见如来”。反过来、如果不先学招、如何能忘招?呵呵,金庸先生可以说是深的佛学醍醐之味的了。

于晓非先生说的好:“佛经甚至佛法、在佛来说只是度人过河之筏子。我们要学的应该是如何驾着筏子渡河、而不是研究筏子本身。而且、度了河就要扔掉筏子、不能背着筏子跑”。所以、寻章摘句、执著于佛经一字一句的就是买椟还珠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