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2, 2018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是老子的话,在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被引用。用来形容世事的无情、人间的悲惨。

我觉得这是对这句话的错误解读。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老子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不受天、神、人的左右。” 、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按照这个逻辑就没有办法解释下一句了: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两句话老子不是在批判天地和圣人。而是表达了道家的一种境界。要理解这一点,首先就要理解老子的“思维方式”。老子的理论往好处讲是人生智慧、往坏处讲就是权谋机变。被易中天先生称为中国第一位“阴谋学家”的韩非(法家集大成者,英年早逝的天才)就从老子的理论中继承了很多。

老子最基本的理论是至弱胜至强。所谓柔能克刚,天下至强者莫若至柔之水。由此为出发点,引出做人处事的态度。能示之为不能、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再接下来就是: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看到这里、就看出点儿权谋的意思了吧。且不管这些、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对于老子理论,用不太准确的话简单概括就是逆向思维,也就是“真的道理总是与一般理念相反的”。老子以及以他为代表的道家最基本的理念是“无为”、你逆向理解就明白了:“最高的治国是让老百姓没有感觉到在被管理”。因为人对于对错的认知是不准确的,所以儒家说做事应走中庸之道不应走极端。而道家说只要你做就会有错。因为当你宣善的同时会带出恶来。比方说儒家讲亲亲之爱、要爱父母兄弟亲人、那同时会因为有了分别而带出对外人的恶来。所以同是道家的庄子说出了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道家的理想社会是“上如标枝、民如野鹿”。即统治者如同象征、老百姓自由自在。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了。因为欲仁不得仁、所以天地不会去刻意的管理万物、会把万物当作草扎的狗一样。同样、圣人也是这样对待老百姓的。

虽然相比于道家的无为,我更认同儒家的有为。但我觉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另一个角度讲是一种境界。正如同佛家讲要摆脱生灭无常,道家的这一句岂非也暗含了此意?万物为刍狗,则无生亦无死。万物为刍狗,则无忧亦无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