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略)”】
上一段、须菩提说了自己听闻老师说法后的感想。佛听了很高兴、连声说:“说的对、说的对。(如是、如是)”。接下来、佛说:
“如果有人听了此经、能够不惊慌、不恐惧、不畏惧、就知道这个人是世上难得之人了。为什呢?须菩提啊,因为这需要大智慧。而这里我们说的大智慧并不存在、只是取个凡夫能够理解的名字叫大智慧”。
“惊、怖、畏”是初听佛的“空性”解说时一般人的感受。因为空性是对凡夫世界所认知真实的彻底颠覆。也许你会说、“我不惊、不怖也不畏”。那要么是你有大慧根,要么你还没明白“空”的意思。五蕴皆空,你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无论是物质还是思想、甚至是告诉你如是的佛法本身都是一样是空、是本不存在。那么你该想什么?该做什么?也许你认为做到“无想”就可以了,其实不是、从有想到无想、再到非有想非无想、都是六道众生、都没有涅槃达到“空”的境界。所以“空”的确是让人可惊、可怖而又可畏的。而能做到不惊、不怖、不畏、真的如同佛所说是“甚为稀有”。
“第一波罗蜜”是指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中起统帅作用的“般若”(即大智慧)。在这里、佛说只有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听到佛讲“空性”、也能不惊、不怖、不畏。
接下来、佛转而开始说六度中的忍辱。忍辱波罗蜜在梵文里是“ksānti-pāramitā”、而“ksānti”只是忍的意思、并不包含“忍辱”的含义、是泛指一切“忍耐”。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有哪些要忍耐?
- 风寒暑热之苦、佛教称为法忍
- 生活中种种不如意、佛教称为生忍
- 佛法无生
-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如果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就会心生嗔恨了。而我在往昔五百世的生命里都在修行忍辱、从而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于晓非先生在此特别指出,虽说忍辱波罗蜜、佛教徒也不能忘了度一切众生之类入无余涅槃的世俗谛菩提心、当遇到社会的不公、政治的黑暗时、佛教徒不能以“忍辱”为借口光顾及自己安身保命、也应该挺身而出。如果只是出于“不敢”而“忍辱”的话、那就是忘失菩提心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