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金刚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这时候、须菩提又问佛了:
“老师、您今天说的经该叫什么名字好使我们奉持呢?”
佛回答说:
“经的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蜜》、你们当好好的奉持。怎么奉持呢?须菩提啊,佛说般若波罗蜜、就其实根本没有般若波罗蜜,(只是在假有唯名的世俗谛上起了个名字叫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啊,你觉得佛有在说法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金刚经的表述出现了一个特征,就是基于三段论的随说随扫。也就是说一个名言、然后立刻否定这个名言所诠实义的存在。强调这个名言仅仅是假有唯名。佛生怕弟子们把名言当实有、从而落入慢上障。接着佛又在向须菩提确认了、你说我是否在讲法?
须菩提果然回答:
“老师、您什么也没说。”
这种逻辑在我们接触二谛特别是后两重二谛的“名言假有”和“离言空性”之前、绝对是匪夷所思、不可理解的。佛法本是不存在的、佛为了让我们凡夫打破无明见真实、只好用凡夫的语言(名言)来解说、从而形成了一种好像存在的东西叫“佛法”。凡夫在要理解“佛法”的同时、又必须要理解这个“佛法”所代表的东西并不存在、否则就理解不了真正的“空性”、因为那样的话、那个“佛法”自身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了。
所以、这种复杂的逻辑关系在语言上的表述就变成了:
“须菩提啊、你觉得我在讲法吗?”
“不、老师、您什么也没说。”
这样一种很玄妙的问答了。
从金刚经经文中可以看出佛是一位语重心长、慈祥和蔼、却又思想犀利的长者。他在阐述的同时、又在重复地、不厌其烦地确认弟子的理解。生怕有误解产生。虽然也求弟子的悟性、但是唯恐话说不明白、尽量用最简单的例子(四方虚空、恒河沙数、七宝铺满三千大千世界……)和浅显的语言: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
来表述。绝不是那种说话只说一半、硬说是让人“悟”的禅语。只是因为时代的久远、语言和背景文化的不同造成理解的困难。而我们又比较容易把这种简单的表述作过度的解读、从而把佛学神秘化了。相信在初五百岁(解脱坚固的五百年)的时候、当时的人们是很容易理解佛经的。
这种因时代的变迁造成的文化传承甚至是历史真实自身的损失不仅仅是佛教的现象。韩非就曾这样批判儒、墨、道家的思想:
“从孔子、墨子死后到现在(即韩非所在的战国时代)仅仅一二百年、儒家、墨家就门派林立都说自己是正统、事情都搞不清楚了。你们还说要让社会回到东周、回到三皇五帝时代才能挽救天下。东周、三皇五帝时代的事儿,你们搞得明白吗?”
不管是任何一种思想或者甚至是历史本身、经过时代的变迁,都会被不同时代的人按照自己的立场作不同的解释。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无论如何、解释都不应该往神秘学、不可知论、或者愚蠢逻辑的方向上发展。古人虽然会迷信、也可能愚昧、但不会愚蠢。信仰源于某个“合理”的思考。只不过这种“合理”的思考随时代的变迁而淡化了、我们无法能够再感同身受了而已。所以、当我们用一个简单而又愚蠢的逻辑来褒贬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时候、我们要小心是否是我们自己搞错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