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14, 2018

《纯粹理性批判》的轮廓


在描述了经验论和合理论之后,我们可以从远处来看一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全体轮廓了。


认识论与存在论

在古希腊自从泰勒斯提出“万物的本源是水”以来,哲学的中心话题就是讨论两个问题:
  1. 存在论
    什么是存在?
  2. 认识论
    我们能够认知什么?
而在认识论里,主要的流派就是前文介绍的合理论(与英国经验论相对也被称为大陆合理论)和以约翰·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

合理论的缺陷——独断论

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合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的源泉是与生俱来的理性。认知的基本手段是基于逻辑推理从现有的确实可靠的知识推导出新知识的演绎法。

因为合理论完全依赖于理性而无视经验,所以存在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由于缺乏经验的验证,所以演绎所基于的前提和形式是任意的。比方说,你可以在神存在的前提下,去推倒神是如何创世的。而对于“神是真实的存在”这个前提条件不做经验上的论证。对于合理论的这个缺陷,被批判为独断论。

但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正因为合理论的这一缺陷才给予神学和传统形而上学以发展的空间。关于形而上学——"Metaphysica",其原意是“物理学之后”或“自然哲学之后”。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是指无法通过经验而只能通过理性来探讨的关于真实世界的一般根本原理。从一个意义上说古希腊哲学根本就是形而上学。

经验论的缺陷——怀疑论

然而,合理论的对立观点经验论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如前文所描述的那样,经验论认为知识或观念主要来源与经验。经验论者虽然并不彻底否定理性的存在,但主张知识或观念的来源主要是经验。这个思路的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落入怀疑论的陷阱:

  • 无法经验的事情就是无法认知的;
  • 基于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因为缺乏理论支持所以具有偶然性。比方说,一个现象被观察到1000次,那么你能保证第1001次还会发生吗?
正是在这个缺陷的影响之下,英国经验论朝着过激的方向发展了。比方说贝克莱的“无法认知的就是不存在的”。

传统形而上学的崩坏与休谟关于因果论的挑战

来自于怀疑论者对陷入独断论的大陆合理论的猛烈批判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神学和传统形而上学的崩坏。因为形而上学是探讨超越物理学与自然学的存在与原理,换句话说,就是探究无法通过经验获得的原理的学问。比方说“神的存在证明”,“灵魂”等等。 如果人无法经验的东西就是无法认知的,那么形而上学作为学问来说就是不成立的。

如果说形而上学的被否定是对哲学史的冲击,那么休谟关于因果论的否定就是对整个哲学界(当然包括自然科学界)的挑战。大卫·休谟是英国的经验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休谟的经验论可以说就是彻底的怀疑论,用简单的话来概括他对因果论的否定是这样的:

“因果关系没有必然性,只是人们把两个本来独立的事件主观的用因果关系联系起来。”

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鸡蛋从桌子上掉下来摔碎了。我们一般认为鸡蛋从桌子上掉下来是因,鸡蛋碎了是果。但休谟说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当然。我们通过经验能够认知的只有两个:

A: 鸡蛋从桌子上掉下来;
B: 鸡蛋碎了。

A和B因为是从经验上可以认知的,所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从A到B的这个转换过程,我们不是鸡蛋无法经验这个过程, 所以我们无法确认A是B的原因,B是A的结果。人们只是经历了太多的这样的经验,所以想当然的把这两个独立的事件之间建立了某种”因果“关系。所以这个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否定造成了轩然大波。因为这个不仅涉及到神学或形而上学,更重要的是科学本身就是基于因果关系,探究因果关系的。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否定,就是对科学的否定。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休谟对因果论的否定,就是对包括自然科学界在内的整个哲学界的挑战。

康德与《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三大批判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回应休谟对因果论的否定而给科学以存在发展的空间,以及拯救被怀疑论打垮的形而上学。

康德本来是合理论者,他自称是被休谟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过来。为了回应休谟,他所考虑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大陆合理论与英国经验论统合起来。在这里,康德把传统的“感性与理性”的概念分割为“感性”,“知性”与“理性”。提出对事物的认知需要感性(经验)与知性的统一:

  • 感性为认知提供素材
    通过感官而获取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
  • 知性通过分析素材获得概念以及对概念的判断
    “小型,红色,圆形...."——这是个苹果。
  • 理性是在概念以及对概念的判断的基础上通过推论对世界的全体进行探究的能力
    “苹果是如何生长而成的?”,
而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认知是需要感性(经验)但不是完全来源于感性(经验)。其中有先验的部分(A Priori先于经验,先天的, )存在。这种先验部分是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而其中对我们认知最有意义的就是——先天综合判断。所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述的中心问题就是: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通过论证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从而推导出:数学是如何可能的,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而正因为先天综合判断是构成认知的一部分。所以,这种不依赖于经验的先天的观念与知识(当然包括因果论在内)在认知过程中是具有客观正确性的。通过这种方式,康德为科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这里“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这一论述存在一个很大的课题。那就是“综合判断”是有知识的扩展,增大的含义。这种扩展,增大通常是通过经验来导入新的概念来实现。比方说:”康德是个单身汉“,这一综合判断,是通过经验,即收集关于康德的生平信息来做出的判断。而“先天”则要求是独立于,不依赖于经验的。这就形成了“先天”与“综合判断”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康德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回转:

“我们的认知是遵循对象的” --->  “对象是遵循我们的认知的。”

而这个哥白尼式回转成立的条件是我们所要认知的对象不是客观的物自体,而是产生于物自体的“现象”。

在康德看来,理性是人类认知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一切认知开始于感性, 前进于悟性(知性), 终结于理性。"

然而正是这个理性存在着错误。这个错误就是理性产生一种幻想让我们以为我们可以认知超越我们认知能力范围的事物,比方说:"神",“灵魂”等等,而实际上我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边界就是“时间”,“空间”的存在。对于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我们是无法认知的。所以,有了“物自体”和“现象”的区分。对于物自体,它是事物的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所以是我们根本无法认知的。而我们能认知的知识由现象构成的“现象界”。也就是说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为理性划界,指出了理性认知的界限。这也就是《纯粹理性批判》这个书名的本来意图。

通过上面这个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康德通过《纯粹理性批判》作出的结论是:

  • 数学和自然科学是可能的。
  • 研究“物自体”的传统形而上学因为超出了人类的可认知范围,所以注定是要失败的。
要注意的是,康德虽然宣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康德否定神的存在。康德只是说神的存在证明超出了人类理性可认知的范围,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神是否存在。

而对于形而上学,虽然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对传统形而上学宣布了死刑,但康德却并没有放弃。他试图建立一个崭新的形而上学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康德通过设立道德原则对于属于“物自体”领域的“道德”和“自由”作出了阐述,但这已经是《实践理性批判》所论述的内容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