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发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须菩提的问题是:“应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摄伏其心?”(玄奘译本)。但实际上、第一个问题是果、第二个问题是方法、第三个则是因。所以佛的回答顺序是反过来的。这里先回答了第三个问题。即“如何慑(降)服其心?“(即发心)。

佛说要想知道如何发心、咱们就看看各位菩萨和大菩萨(摩诃萨)们是该如何发心的吧。简单来说他们发的心就是下面这两句话: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佛说的第一个意思是:菩萨和大菩萨们所发的心就是要度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入无余涅槃。相对于“无余涅槃”的是“有余涅槃”。这两个称呼在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里都说。“无余”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彻底的涅槃。而“有余”则是不彻底的。比方说释迦摩尼三十岁证道、就可以说是已经涅槃了。但为了布道渡众生、所以仍然保留肉身、可以说是有余涅槃。而到八十岁该说的都说了。于是连肉身都不要了,彻底涅槃了,就说进入了无余涅槃。

这里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本就是个非常广范围的强调了、但佛还不放心。生怕弟子们不理解这个“所有、一切、之类”所涵盖的众生的范围而有所遗漏。于是更加具体的表述了“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内容。如前文所述、佛教把众生划分为六道众生。而这里、佛又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六道众生。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这是根据众生的出生方式来划分。卵生就是指鸟类、禽类。胎生就是哺乳类比如人类。湿生是指昆虫之类的生物。因为它们通常是先有卵然后在有水分的环境下孵化。最后一类是化生、没爹没妈天然而生。呵呵、想一想孙悟空就理解了。一些天道、地狱道众生就是化生。古印度人认为一切众生只此四类、再无其他。

若有色、若无色

这里的色不是指白种人、黄种人或黑人。“色”这个字在佛教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定义。狭义的“色”就是六尘之色、简单来说就是看见的颜色。广义的“色”就是五蕴中的色蕴。是指一切有密度、碰撞会发生相互作用力的物质、佛教称这种特性为有“质碍”。这里的“有色”就是指有“质碍”的众生、比如人。那么“无色”众生呢?想一想鬼就理解了(笑)。总之、众生除了有色便是无色、再无其他。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这是根据大脑内的思维活动来进行划分。比如人就是有想、有些众生通过修行达到无想(脑子里啥也不想)的境界、据说他们生活在无想天。但这还不是最高层的、在此之上还有生活在“非想非非想天”的非有想非无想的众生(既不在想东西、也不是什么也不想)。天道众生的事儿我搞不明白也说不清楚、但只要明白一切众生都只能分成这三类就好。

佛长篇大论的解释“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也许你会说“这还不明白、真是太啰嗦”。那么、

你所爱的人是不是众生?
爱你的人是不是众生?
你所恨的人是不是众生?
而怨恨你诽谤你迫害你的人又是不是众生?

你能平等地度他们脱离世间苦吗?

对于这个问题、你也许在冷笑:当然可以、前两类人我度、后两类人我灭。合称“度灭之”(笑)。呵呵,佛说的“灭度”的“灭“就是“度”的意思、在这里叠用表示强调。也许你无法接受、发不了这个心。但佛告诉我们、你之所爱、你之所恨皆是缘生、前世今生相似相续。如同红楼梦里林黛玉是来还泪的一样,岂不知你之所恨同你之所爱一样都是你今世要还的“缘“?只不过你是要用烦恼来还罢了。

所以、于晓非先生说修大乘佛法之人心量甚大。在佛教徒心中没有异教徒,发的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即使今生无缘、来世接着度……

也许你觉得你明白了菩提心的发心、可是佛却说你度众生还得当没有度、既没有被度的人、也根本没有度人这件事儿。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