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三段论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前文写了四重二谛的后两重、名言假有(假有唯名)和离言空性、现在我们可以转回头再来看一下、这一节中的庄严佛土: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这是个固定句式:
“(佛说)XX者、即非XX、是名XX。”
在佛教里有一个专有的称呼叫“三段论”。是对名言的论述。“XX”是名言、“即非XX”是说XX的所代表的东西(所诠)不存在(假有)、只是名叫“XX”。可以看出三段论就是基于名言假有(假有唯名)的一种论述:
“所谓‘庄严佛土’(大乘佛法的修行)、并不存在、只是为了让凡夫明白取了个名字叫‘庄严佛土’而已”
结合上一段的佛在燃灯佛所的“听法无所得”的说法、佛告诉我们学佛法和修行、都不能执着于学到什么、通过修行而得到什么。因为这些只是佛为了凡夫明白所讲的“名言”、其实本不存在。如果你执着于这些名言、那反过来就会成为修行的障碍。比方说:
“因为我读了金刚经、所以我在佛法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种想法就是执着于名言“金刚经”了。读了金刚经、却又觉得原本如此、金刚经里也没有说什么特别的东西。这才是“见如来”的境界。如果你达不到这种境界、每次读金刚经都觉得学有所得、那你还得听闻佛法和修行。那就是再读金刚经、直到学无所得的境界。
佛接着说、菩萨和大菩萨们应该这样生起清静之心、不应生执着于六尘的心。应该生心于不住。什么是“清静之心”?就是指世俗谛菩提心、也就是度一切众生之类入无余涅槃的发心。不住于六尘、因为六尘在离言空性上是空性、本不存在。
佛又接着反问须菩提:
“比方说有人身子和须弥山一样大、你觉得怎么样?他的身体庞大吗?”
须弥山如前文所写、是古代印度人的世界观。他们认为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中间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山叫须弥山,周围环绕着四大部洲。而在大乘佛法里讲见道的菩萨的身体大如须弥山。这里的身体指的是法身、而凡夫是看不到法身的。所以 、在这里、佛其实就是问须菩提、那些见道后的菩萨的法身大吗?须菩提还是用三段论来回答:
“大呀、老师。为什么呢?佛说法身、其实并没有法身、只是为了让我们凡夫境界的人明白取了一个名字叫法身。”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