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亚里士多德:以一己之力说明了整个世界






亚里士多德(アリストテレス)毕业于柏拉图的Akademeia学园、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是持否定态度的。否定恩师好像有些大逆不道的意思。但对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无论是谁的观点错了就是错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苏格拉底就曾说过一句名言:

“请不要犹豫的去否定我的观点”

那么、亚里士多德否定了柏拉图的什么观点呢?首先否定的是理念论(即idea界的存在)。这个观点的破绽在什么地方呢?

  1.  idea界的存在无从确认;
  2. 在我们的世界里、新生事物不断产生。很多都是人通过自身、经验、智慧创造、改良出来的。要说这些东西都是原本在idea界里存在的、这一点就很牵强了。
所以、亚里士多德不认为有个idea界的存在。那么事物的本质在哪里呢?亚里士多德是这样的看法:

  1. 事物的本质就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事物之中、起个名字叫“eidos”。日文译为“形相”、中文音译为“埃多斯”或“形式”或“相”。这是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通过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事物的“样子”。通过“样子”我们去认知事物。以下我用“形式”这个词来表述eidos。
  2. 事物要有素材(ヒュレー)才能产生出形式。这种素材在日语和中文里好像都翻译为称为“质料”。
  3. 事物的生成过程就是由质料到形式的过程。
  4. 质料能够成为形式、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可能态(デュナミス)。
  5.  质料实际变成了形式、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现实态(エネルゲイア)。
综上、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种子以后有可能变成树木、所以种子是树木的质料、是树木的一种可能态。当种子变成了树木的样子(形式)、就变成了现实态。但树木又有可能做成桌子、所以又是桌子的质料、桌子的可能态……。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用于认知事物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比方说在柏拉图的理论里、要通过人主观的对idea和事物的匹配才能认知事物)。

其次、亚里士多德否定了所有政治体制。虽说是所有、但主要是三种制度:
  1. 君主制。至高无上的权力归属于一个人。若君主是柏拉图所说的哲人、还好一些。否则就有很大可能陷入独裁统治;
  2. 贵族政治。即由一部分贵族来执行的政治统治。虽然说权力被分散了、但派阀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免、从而使政治形骸化无法发挥机能;
  3. 民主政治。谁都可以参与政治。但大众是一个容易被煽动而情绪化、以及被欲望所诱导的群体。政治容易陷入一种众愚政治的状态。(众愚政治、我的理解是政治变成了单纯的迎合大众、陷入一种不理智的暴走状态)
综上、亚里士多德否定了全部的政治制度、指出所有的政治体制都最终都是陷入腐败的命运。我们现在各种政治制度的弊病、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看穿了。那该怎么办呢?亚里士多德给出的答案是:

“不走极端、不要期待一个适用于一切时期、一切条件下的完美的政治制度。能做到只是不断地去改变政治制度、去在各个时期构建最适合那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哇哦、天才就是天才!

柏拉图试图去创造一个理想的政治制度。而亚里士多德说:看看现实吧!只有不断地否定一个理想政治制度的存在、才能在现实中建立一个真正的理想政治制度。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成体系的总结了从泰勒斯到柏拉图的古希腊哲学思想。不仅是哲学、他更是成体系的总结了自然学、动物学、天文学、气象学、文学的各个领域。亚里士多德凭一己之力说明了当时的整个世界。

值得讽刺的是、亚里士多德做的实在太完美了、反而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哲学发展的原动力是批判。通过对过去的哲学思想的批判来产生新的思想。而亚里士多德的工作实在太完美了、没有人能够批判的了他的思想。哲学的发展失去了活力。当然一个原因也是在当时都市国家这一体制本身已经凋零了。自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哲学虽分成许多流派、但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巨人就再也没有出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学生很有名。他用约10年时间统一希腊、横扫中东、占领埃及、荡平波斯帝国、率领大军直抵印度。四大文明古国这个人独据其三、在两千多年前就建立了一个约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这个人就是亚历山大大帝(アレクサンドロス大王)。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亚里士多德看到有受到迫害的危险、就逃离了雅典。最后病死(一说饮毒酒自杀)。在逃离雅典这件事上和苏格拉底是鲜明的对比、不过亚里士多德本不是雅典人、本不存在为雅典而死的理由。

附图为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油画《School of Athens 》。中间两人左为柏拉图、手指天意味着看idea、右边是亚里士多德手指前方意味着看现实。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