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壁鸠鲁认为:
“快乐是被祝福的诞生的始源、同时也是生存的目的”
他是全面而充分肯定“快乐”的。他对我们所认为的快乐、比方说食欲、性欲、美貌、富有、婚姻、智慧等等一一作了验证。做出了种种类似这样的判断:“相对于食欲这样自然而必要的快乐来说、性欲虽然也是自然的但并非不可或缺的、而且不会长久。” 在这样种种的验证中、他得到的结论是:
“智慧是人类最高的快乐”
他把食欲和性欲这样由身体得到的快乐称为“动态的快乐”(这个翻译并不准确、日语是“動的快”)、而把通过智慧得到的精神上的快乐称为“静态的快乐”(“静的快”)。这种“静态的快乐”指的是:
“身体不苦、灵魂不乱”
即身心达到一种平静(Ataraxia、アタラクシア)的状态。伊壁鸠鲁认为的最高快乐、就是通过追求智慧达到身心的平静。
亚历山大大帝之前、希腊的社会、政治、文化秩序是建立在都市国家这样一种形态上的。人们的世界观也都局限在都市国家这样一个狭隘的范围之内。可是亚历山大大帝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创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希腊人一下子被抛向了世界。在世界国家的层次上和在都市国家的层次上考虑问题的方式当然不一样、可是希腊人并没有多少时间去适应。亚历山大大帝死于东征路上以后、帝国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在雅典、与国外势力勾结的奴隶主和放高利贷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货币经纪的发展使得以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迅速瓦解、社会的贫富差距被拉大了。再加上政治的混乱、人们都在挣扎于如何在这样的环境里活下去,凭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命运、但又无法期待于政治和社会。所以、作为个人应该如何活下去?成为一个社会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两种思想。一是以芝诺(ゼノン)为代表的“禁欲主义”;另一个就是以伊壁鸠鲁为代表的“快乐主义”。芝诺在雅典开的学园叫斯多葛、所以他的禁欲主义学派就被称为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的主张是:
“利用理智和意志而不为欲望所动摇”
称为“不动心”(アパティア)。不为欲望所动、但要顺从自然。这里的“自然”意味着“理性”。
于此相对的就是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同样主张要顺从自然、但这里的“自然”意味着“快乐”。伊壁鸠鲁也开了自己的学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开的学园是面向贵族的。但芝诺和伊壁鸠鲁的学园是面向庶民阶层和奴隶的。伊壁鸠鲁曾说过:“像隐士一样生活”。所以伊壁鸠鲁的学园更像一种逃避社会的隐士们的寄居所。而且形式是当时很罕见的男女共学、由此传出很多类似于学院内乱交横行等流言、而伊壁鸠鲁自己也并不否认与女学生有肉体关系的传闻。不过快乐主义并不特别推崇性快乐、而且学园里也存在着相应的戒律。所以应该不是一个秩序混乱的组织。
伊壁鸠鲁的思想和现代人出奇的相似!
首先、伊壁鸠鲁虽不是无神论者、并不否定神的存在。但他主张神存在的世界和我们人类的世界无关、神既不会赐福与我们、也不会惩罚我们。所以既没有必要去向神祈祷、也没有必要畏惧神。这个观点着实有意思。不否定神、其实是根本没有必要去否定……
其次、伊壁鸠鲁认为人死如灯灭。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死之后、肉体虽然消失了,但灵魂会继续存在。但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对于人来说就是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既然死亡是一切不复存在、而且人也只能真正死一次。那死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来世、没有天堂、没有地狱……
综上两点、伊壁鸠鲁的结论是:
“应该珍惜这只有一次的人生、快乐的活在当下、快乐在今日、快乐在今时”。
是不是很像现代人的思维?总结一下伊壁鸠鲁的思想:
- 快乐是人生存的目的;
- 最高的快乐来源于智慧的“平静”;
- 人死如灯灭。对于只有一次的人生、要快乐在当下。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