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维特根斯坦: 映射理论和语言游戏理论


维特根斯坦的家世很不寻常, 出身于当时世界三大钢铁大王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家族。他因为崇拜罗素的学说而离开故乡奥地利来到剑桥。 然后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完成了著作《逻辑哲学论考》, 并自负的认为通过这本书哲学上的所有问题都已经被解决了。于是放弃了在剑桥的职位,跑到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农村做起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这本来可以成为一段佳话的,可惜三年后维特根斯坦咒骂着“那些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 跑回了剑桥。 维特跟斯坦性格有点儿神经质而且不愿意和人打交道, 这注定他无法做一名合格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突然抱着脑袋长时间一动不动地陷入沉思, 亦或者心情不好时就大声喝骂学生......教师工作很不愉快。后来又离开剑桥, 换了许多工作, 因为一直不安定所以常常受到父兄的责备。

这样一兼怪人和天才的特质于一身的维特根斯坦, 在哲学领域里无疑是个天才。他的主要思想有两个:

  1. 前期的《逻辑哲学论考》所代表的“映像理论”(逻辑实证主义);
  2. 后期的《哲学探究》所代表的“语言游戏理论”(分析哲学)。
“映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语言是映射世界的像。”

比方说有一朵美丽的花, 我们可以用笔把它画出来, 或者用相机把它照下来来传达这朵花的信息。 同样的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传达。 维特根斯坦的看法是世界有一些事实所构成, 而对于每一个事实都有映射到语言中的“像”。 这里的“像”称为“命题”。而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命题收集起来就可以表现整个世界。这就是映像理论。 由映像理论可以衍生出这样一个方法论:

“通过检验由语言构成的命题是否符合逻辑来验证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这显然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命题是可以在逻辑上检验的, 不能检验的就是无意义的命题。这就与抽象的形而上学思想划清了界限。这种思想在哲学上称为逻辑实证主义。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里, 有了语言的存在,我们才能认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对于那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世界?”, 从笛卡尔到康德,黑格尔, 人们都认为世界是投射到人的意识上的,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研究人的意识来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维特根斯坦却说世界是投射到语言上的,所以我们验证语言就可以了。

(形而上学: 一种超越了感官和经验, 只能通过理性的思维来认知的世界普遍原理。 比方说柏拉图的理念论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但公认的形而上学的起点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形而上学》。 虽然在中国形而上学被作为唯心主义的代名词而被贬义的使用, 但古希腊形哲学实际上就是形而上学范畴的学问)

映像理论开创了哲学上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可是有人却指出了其中的两个问题:
  1. 语言中有反映世界的, 但也有不反映世界的。 像“心情不好”, “疼啊”, “烦死了”, "早上好"....等等反映的不是外界世界;
  2. 语言的意思根据语境和人的心情会发生变化的。比方说人们在公园里看到一朵盛大绽放的玫瑰会说一朵好美的花。而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来说看到一朵孤独开放的无名的小花也许也会发出相同的感慨。
这种语言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逻辑验证的困难。 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不是别人正是维特根斯坦本人。 为了克服这个课题,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另外一个理论, 那就是由《哲学研究》所代表的“语言游戏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语言是在特定的语言规则的基础上来才能作出合理的理解”

这里的语言规则就是在某一场合下的规则。比方说上面那个花的问题, 玫瑰和无名的小花在两种场合下的语言规则里都是符合逻辑的, 所以“一朵美丽的玫瑰”和“一朵美丽的小花”在两个场合下都是正确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在语言游戏理论里, 真理不是唯一的。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类似“真理因人而异”的相对主义。 但这里对于语言的解释是要符合语言规则的, 而不是任意的。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