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胡塞尔:主张真理与客观并不存在的现象论


胡塞尔是奥地利哲学家、被称为现象学之父。这里又要回归到“主观是否能正确认识客观”这个老话题了。

做一个前情回顾:

笛卡尔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论引发了这一话题。笛卡儿本人曾试图用论证神的存在来肯定主观可以正确认识客观。

斯宾诺莎
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都遵循同一自然规律。虽然斯宾诺莎否定了主观和客观的二元性、但回避了主观是否能够认识客观这一问题。

约翰·洛克
主观意识的形成是基于外部客观世界的。但洛克并没有回答这个认识是否是正确的。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则直言主观感知不到的客观就是不存在的。

康德
主观能否正确认识“物自体”的客观是无法论证的。即主观无法正确认识物自体的客观。但如果大多数人对某个事物有共同的认识、那么可以说这个事物的存在是有客观性的、即主观可以正确认识有客观性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现象界”。

黑格尔
我们只需要关注在我们主观上显现的事物。主观/客观的二元论观点没有意义。

看到这里、关于这个主观和客观的老话题的讨论似乎不会再有什么新意了。但胡塞尔的现象学更进了一步。

胡塞尔的观点是对康德说法的一种延伸。比方说这里有一个苹果、按康德的说法、不同的人都认知这个苹果的存在、那么这个苹果的存在虽然不是“物自体”的客观存在、但有“客观性”的存在。但胡塞尔说:

“这其实只是主观认识间的共同部分、我们错误地把它当作‘客观’”

根本就没有什么客观。所谓客观就是不同的人的主观意识相互印证、对共同认识的一种“确信构造”。我认知到面前有一个苹果、当另外一个人也认知到这儿有一个苹果、那我对眼前的这个苹果的存在的确信程度就提高了。这种“确信”使我错误的认为这就是客观的存在。但是、当有第三个人、第四个人出来否定这个苹果的存在、我的“确信”就开始动摇了。更多的人出来否定、我就会认为我看到的这个存在是个幻觉、魔术之类的。那么这个所谓“的客观”又不存在了。所以、胡塞尔说:

“客观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主观间相互印证的‘确信构造’”

苹果是个直观、简单的例子。对于这样的具体事物的认知、人的主观并不大会发生冲突。很容易形成“确信”。但人的认知对象并不局限于这样简单的事物。还有抽象的概念、比方说“正义”、“真理”。这就很复杂了。因为这种抽象概念是基于语言的。比方说有人说:“正义是指绝对正确的东西”;有人说:“不存在绝对正确的东西、所以不能说正义是绝对正确的东西”;还有人说:“正义是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正义”……对于“正义”这个概念很难形成清晰的“确信构造”。但反过来、如果说“正义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那也是不正确的。因为那样、“正义”这个词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对于“正义”这个概念、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有共同的认识、在此之上又有各自独特的认识。而这种既共同又独特的认识也是在不同的人之间的印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确信构造”。

真理也是一样的、并不存在绝对的超越性的真理。真理和正义一样都是存在于人的主观之上的、通过主观间不断地相互印证而形成的一种不清晰的“确信构造”。

胡塞尔的现象学融合了心理学、哲学、数学等等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上面这一段是根据我所读的《最简明的哲学书》中对胡塞尔的介绍、以我的理解所写。不一定正确:)。有比较了解的朋友可以介绍一下。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