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8

存在即是被认知?— 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


如前文所写的那样,康德否定了我们对于对象的认知要遵循对象本身这样一个传统素朴的观念,并认为这是“一切哲学失败的理由”。 于此相对, 康德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看法,那就是:

认知的对象是遵循我们的主观认知的。

看到这一句, 我们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怀疑的看法。因为从这句话里我们似乎可以举出下面这样一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荒谬的例子:

“书桌上杯子之所以存在(对象)是因为我看到了它(对象的主观认知)”

所以在一七八一年《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发表后, 在当时的一份著名的学报上就出现了一片批评《纯粹理性批判》的匿名文章。针对这篇批评文章,康德在一七八三年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作出这样的反驳: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学报上发表匿名批评的作者), 显然并没有搞清楚在我所从事的这个且不论成功与否的研究中,要讨论的问题究竟是什么。 ......他(批评者)只是为了把我摆在不利的位置上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
         ‘这个著作描述的是一个超越的观念论的体系’。 
......但是,相反的是我的理论正好是与到目前为之的观念论截然相反的,与之完全独立的一个分类。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附录)

这里康德称自己的学说是与”观念论“皆然相反的。那么什么是”观念论“呢?这是在哲学上自古以来围绕存在与认知这一话题产生的一组对立观点中的一个。另一个观点是“实在论”。举一个一下子就明白的例子:

事物因为存在,所以我们能够看到。(从实在论观点的描述)
我们因为看到了事物,所以事物存在。(从观念论观点的描述)

一个头脑正常(至少在开始的时候)的人都会赞同实在论的描述。“因为桌子上有个杯子,所以我们看得到。但是相反如果杯子不存在,我们怎么努力去看都不会出现个杯子”——这种极端正常的认识在哲学上被称为“朴素实在论”。于此相对一种“不太正常”(笑)的观点就是以英国的乔治·贝克莱为代表的观念论(参见前文“约翰·洛克: 人生来如白纸一张”)的说法:

存在即是被认知。

(《人类知识原理》)

这就是典型的观念论的观点。如果我们把康德的主张简单的理解为对象的存在由主观所决定,那就落入了贝克莱的观念论的思维里。所以才会有学报上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匿名批评。可是康德明确的否定了这种看法。

这也就是说, 康德既否定了朴素实在论的观点——“对象认知应该遵循对象”,又否定与之相对的观念论的看法。 那么康德到底是怎么解释这个观点:

认知的对象是遵循我们的主观认知的

从而有别于传统的观念论的呢?

呵呵, 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