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0, 2018

纯粹知性概念范畴—量的范畴


前文曾经写过,感性是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来进行认知。换而言之,按照康德的哥白尼逆转,对象是遵循认知的,所以也只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

同样的,与感性一起构成认知的知性/悟性也是遵循一定规则或模式的。康德把它们归纳为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包括三个判断形式,所以一共是十二个判断形式。对象同样也是基于这十二个判断形式而存在的。

这四个范畴,十二个判断形式不依赖于经验,所以是先天的;其次,基于这十二个判断形式,知性帮助我们形成概念。从而使得最高层次的认知—理性成为可能。我们知道理性对概念进行推导,拓展形成新的理论和知识(参见前文“《纯粹理性批判》的轮廓”)。换而言之,使得先天综合判断得以可能。

今天要描述的是第一个范畴—量的范畴。

量的范畴


量的范畴包括三个判断形式:

1. 单一性(只有一个);
2. 数多性(有多个);
3. 整体性(全部);

我们在考虑数量的时候通常的模式是区分“1”和“>1”,即一个或者多个。康德在这里补充了“全部”这个模式,因为无论是一个或者多个都可以用“全部”这个判断形式来代替。也就是说第三个判断形式是把前两个判断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不但是量的范畴,在其他三个范畴的描述里也有这样相同的特征 。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康德的这种概括方式:

1. 正命题: 一个
2. 反命题: 不是一个(是多个)
3. 高层命题: 是全部

从康德的描述中我们或有或无的能看到辩证法的影子。虽然辩证法在之后的黑格尔那里才得以集大成。

呵呵,今天就写到这里了 。

No comments: